配资公司排名前十
潮玩,堪称当下国内最具成长性的消费赛道。
泡泡玛特,营收规模超百亿,在全球开有 7600 多家店铺,股价 2 年飙涨十几倍,近期市值超过 4000 亿港币,动态 PE 一度接近 60 倍,即使相对消费行业普遍 20 倍的估值已显得大幅超卖,也依旧没有让股民望而生畏。
同为潮玩界核心玩家的名创优品,营收规模同样超过百亿,市值也达到了 600 亿港币,在全球开有 7600 多家店铺,比泡泡玛特还多出数倍。
如果简单从产品形态来看,名创优品与泡泡玛特确实与很多相似之处,然而对比两家,无论是 经营效益, 还是 市值表现, 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不可否认,以名创优品如今的经营局面和市值规模,它确实称得上是一个足够成功的公司,一只比较值得长期拥有的股票。但如果对比泡泡玛特的股价表现和市值规模,很多人都觉得它实在还是太拉胯。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认为 IP 运营模式和能力远不如泡泡玛特是最关键的原因。
实际上,除了 IP 运营问题,个人认为名创优品 当下最大的发展桎梏或许是在于——那层洗之不去的日系标签。
回溯名创优品的发家史,其日系标签的打造堪称教科书级的营销案例。
2013 年品牌创立时,创始人叶国富精准捕捉到国内市场对日韩潮流的追捧,从 "MINISO" 的命名(融合无印良品 "MUJI" 与大创 "DAISO" 的风格),到红白配色的门店 LOGO,到门店收银台墙壁上印着"日本快时尚设计师品牌",再到模仿松本清的日式简约紧凑陈列风格,全套日系包装让这个本土品牌在 2015-2019 年间以年均 500 家门店的速度狂奔。
名创早期的宣传策略非常强调 " 日本设计师三宅顺也参与创立 ",却对核心运营团队的中国背景讳莫如深;比如商品包装正面用加粗日文制造进口错觉,"Designed by Japan,Made in China" 的真实信息则被压缩在背面角落,字体小到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
这种精心设计的 " 伪日系 " 形象,凭借"优质低价 + 日系美学"的组合拳,在过去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确实让名创优品获益匪浅。
但时过境迁,如今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国潮兴起的浪潮下,名创优品的"伪日系"标签已经开始遭到反噬。
2022 年 8 月,名创优品在西班牙社交账号上把穿着中国旗袍的盲盒公仔称作"日本艺伎",以及签约仪式屡挂日本国旗等事件,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即便名创优品随后道歉并承诺整改,但其品牌信任度已大打折扣。
2023 年 " 樱花系列 " 产品中,一款笔记本的封面上,樱花图案旁竟出现了疑似日本军旗的放射性条纹,再次触碰民族情感红线,多地门店出现消费者抵制活动,该系列产品紧急下架,直接造成超 2000 万元的损失。
这些争议并非偶然,而是日系标签长期运营中价值观模糊的必然结果——当品牌将 " 日系 " 作为核心卖点,却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敬畏,就难免在细节上露出破绽。
更致命的是,这些事件发生在国潮崛起的关键期,国内消费市场正经历着从 " 崇洋 " 到 " 自信 " 的深刻转变。
十年前,超市货架上的 " 进口区 " 总是围满抢购的消费者,哪怕是同一款洗发水,贴上外文标签就能卖出翻倍价格;
而如今,2024 年天猫数据显示," 国潮 " 相关商品搜索量增长 217%,李宁、安踏等国货运动品牌的门店前,年轻人排起长队抢购限量款,华为多个系列手机即便价格与苹果持平,首销日创下秒罄纪录。
与之相对的是," 日系风 " 搜索量下降 43%,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连续三年关店超 50 家,优衣库的客单价较 2019 年下降了 18%。
如今,无论是 80/90 后,还是 Z 世代作为新消费主力,都具有更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他们是国潮的忠实拥护者,他们对"洋牌"早已显著脱敏,尤其对 " 假洋牌 " 的反感度更是越来越高了。
同时,这些消费主力还是社交媒体的主流发声群体。在社交媒体时代,负面舆情传播速度极快,影响范围极广,一个因日系标签引发的一系列舆情事件,经过社交媒体的发酵,就可能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其实类似的情况,近几年在其他消费品牌上也并不少见。
元气森林就是个典型例子。一开始,它靠着日系风格包装,用"元気""気"字,还注册日本分公司,给人一种日系品牌的感觉,后来"伪日系"身份被揭开,同样遭到消费者反感。2025 年,元气森林海外版气泡水因沿用日文"気"字,又被批"文化剽窃",之前和不二家等包装相似的旧账也被翻出,品牌形象大受打击。
农夫山泉也翻过车。它的拂晓白桃味苏打气泡水宣传文案里提"拂晓白桃产自日本福岛县",要知道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早就禁止从福岛等地进口食品了,这一操作引发巨大争议,即便农夫山泉后续解释是风味饮料,白桃味由香精调配,和福岛产地无关,还是被质疑虚假宣传,严重影响了品牌公信力。
这些品牌的遭遇说明,如今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民族自豪感也更强,"日系"营销一旦被发现是虚假包装,很容易引发舆论反噬,成为品牌发展的阻碍。
更明显的,这两年来,国内频频发生的各种"精日"事件引发全民热烈讨论,也在持续不断激发了国内民众对于"精日"言论及"日系风格"产品的厌恶感,这对于有相关产品的品牌,并不算一个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所以,国产品牌去日化,已经逐渐成为业内在默默进行的改变。
比如奈雪的茶,从"奈雪の茶"" NAYUKI "改成"奈雪的茶"" NAIXUE ",主动去日化,还与伏见桃山因品牌名撞名日本天皇陵墓相关地名,被迫更名"伏小桃"。
总的来看,名创优品与泡泡玛特在市值、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根本原因在于名创优品自身定位的模糊以及对日系标签的过度依赖。
这层日系标签在当下不仅未能成为其发展的助力,反而从品牌形象塑造、IP 运营、产品毛利提升以及市场舆情应对等多个关键维度,成为了名创优品前行道路上的沉重桎梏。
名创优品想要缩小与泡泡玛特的差距,得到市场更多的追捧,当务之急除了大力投入自有 IP 生态体系的建设配资公司排名前十,优化供应链管理外,或许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摆脱日系标签的束缚,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重塑品牌在国内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鼎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