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底,解放军的21军在滕海清将军的指挥下成功渡过长江,迅速向浙江省推进。在这段历史性的征途上,21军从宣城出发,穿越天目山的复杂地形,朝着杭州方向挺进。尽管山路崎岖,士兵们却依然保持着高效的行进速度。他们穿越了森林和丛林,途中偶尔能听到鸟鸣和村庄的犬吠。士兵们衣着简朴配资公司排名前十,脸上写满决心和坚韧,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解放杭州。
在经过每个村庄时,村民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最初,他们或是紧张地停下手中的活,站在路边观察,眼神中带着疑虑和不安。但随着解放军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提供食物和水源,甚至有的老人带着孩子,捧着鲜花和水果站在路旁,表示对解放军的支持和欢迎。这种场景象征着解放军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和支持,也为前进的部队带来了动力。
展开剩余73%随着部队的深入,61师181团的步伐更为迅速,他们沿着江南铁路快速前行,铁路成为他们的捷径。当部队进入宁国县时,原本应警戒的蒋军士兵们却显得十分萎靡。许多人抱着武器站立或坐着,脸上毫无战斗意志,似乎已经放弃了对即将到来的局势的任何反抗。当解放军逼近时,大部分蒋军士兵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连基本的防御都没有做。解放军士兵们只需发出简单的命令,如“放下武器”或“不要抵抗”,大部分敌军士兵便乖乖地放下武器,顺从地等待解放军的接管。这样的无声行进,标志着蒋军士气的彻底崩溃。
在杭州城郊,21军的62师承担了夺取钱塘江大桥的任务,这是确保控制杭州的关键一步。当182团1营的朱信平带领小分队急速前进时,省府附近的道路显得异常安静。省府前那扇沉重的灰色大门紧闭,四周空无一人,仿佛没有任何阻力。当朱信平和士兵们靠近时,一位老人从门房中走出,手持一大串钥匙,步履缓慢而庄重。老人的举动象征着杭州的和平交接,他将钥匙递给朱信平,表示政权的交接和杭州的和平解放。
朱信平接过钥匙,带领部队打开大门,进入省府进行清查。省府内依旧保持着完好无损的陈设,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一般。朱信平随即进入省长办公室,开始处理接管事务,标志着杭州正式落入解放军的控制。这一切发生得出乎意料的平静,没有战斗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接管和管理。
然而,尽管21军顺利接管了杭州,任务并未结束。接管后的第二天,21军便接到了新的命令:撤离杭州,交由伤亡严重的23军接管防务。尽管士兵们疲惫不堪,他们还是迅速响应命令,整理装备,准备撤离。交接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确保了城市的安全不受影响。撤离后,21军继续前往新的战场,准备清剿浙江省内的蒋军残余部队。
杭州的接管和撤离行动不仅体现了解放军在战略执行上的高效与灵活,也展示了即使在战争接近尾声时,部分城市依然能够实现和平转变,避免流血冲突。这次行动对于21军而言,是一次历练,更是朝着胜利迈出的坚实一步。
参考资料:[1]解放杭州[J].浙江档案,1994,0(5):41-41
发布于:天津市鼎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